不可忽视的疾病——狂躁症
成年患者情绪反覆的周期较长,消沉数月后,又会活跃数月,但儿童患者发病的周期却较短,一日内,情绪可以数度起落。
【症状】《CCMD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症状诊断标准》之狂躁症的4大典型症状解析
1.情感高涨
这是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。病人表现为轻松 、愉快、热情、乐观、兴高采烈 、 无忧无虑。这种情感是愉快的并具有相当的感染力。症状轻时可能不被视为异常,但了解他/她的人则可以看出这种表现的异常性。有时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 为主,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。表现为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,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,严重者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 。病人常常在患病早期 表现为愉快而在后期则转换为易激惹。
2.思维奔逸
是指思维 联想速度的加快。病人言语增多,高谈阔论,滔滔不绝,感到说话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思想。有时可出现音韵联想,随境转移 。在心境高涨 的基础 上可以出现自我感觉良好,言辞夸大,说话漫无边际,认为自己才华出众,出身名门,权位显赫,腰缠万贯,神通广大等,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,有时可在夸大的基础 上产生被害体验或妄想,但其内容一般并不荒 谬 ,持续时间也较短暂,幻觉较少见。
3、意志行为增强
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。其内心体验与行为,行为反应与外在环境均较为统一。与精神运动性迟滞恰恰相反,病人活动增多,喜交往,爱凑热闹。与人一见如故,好开玩笑或搞恶作剧 ,好管闲事,整日忙碌。但做事虎头蛇尾,一事无成。尽管自己感觉什么都能干成,脑子灵光至极,但由于不能专心于某一事物之上,因而成事不足甚至败事有余。办事缺乏深思熟虑,有时到处惹事 。
4、伴随症状
躁狂发作病人常伴有睡眠需要减少,终日奔波而不知疲倦。病人性欲亢进 ,偶可出现兴之所至的性行为 ,有时则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、拥抱、接吻 而不顾别人的感受。由于活动过度,入量不足,可能会导致虚脱、衰竭 ,尤其是老年或体弱病人。轻躁狂病人可能保持一定自知力 ,而躁狂病人一般自知力不全。
【病因】遗传是导致躁狂症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
遗传学因素
躁狂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。父母中一人确诊患有此病,其子女发生此病的概率 明显高于普通人群。目前的研究倾向于支持遗传加环境因素的多因致病说。躁狂症经常是在青壮年早期甚至儿童期就发病了,最早发病症状出现时不到二十五岁,被称作早期发病。尽管能否在最早的发病阶段明确诊断还是个问题,较早发病是否就意味着对治疗 的反应较差也还存在争议,研究发现越早发病的病人越有可能具有同样疾病的家族史 。早期发病的病人往往以抑郁症状首发,在第一次躁狂 或轻躁狂发作之前也可以有一次或数次抑郁发作 。
学因素
①神经生化,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,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 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。5-羟色胺(5-HT)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,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;去甲肾上腺素(NE)功能活动降低 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,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;多巴胺(DA) 功能活动异常;γ-氨基丁酸(GABA)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,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,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,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。
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,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;
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,主要是下丘脑―垂体-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―垂体―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。
心理社会因素
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,如失业、失恋、家庭关系不好、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。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,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。
【危害】情绪紊乱严重影响社交或导致厌世
每年秋冬季节是精神疾病复发季节,一般狂躁抑郁症患者如果不加以系统治疗 ,复发季节容易诱发。这可能与此期间人体内分泌的变化及气候对人的精神影响有关。因患者自身存在性格孤僻、内向、偏激、敏感多疑、好幻想等,严重影响工作,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。躁狂障碍如不治疗,易反复发作,长期的反复发作,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、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。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,患者酒依赖、物质滥用、药物依赖 发生率高。躁狂状态时,由于易激惹、冲动控制能力弱,判断力受损而做出非理智行为,有可能出现行为轻率、不顾后果,随意挥霍、盲目投资,乱交友、乱性行为,伤人、毁物。因此,一旦确诊躁狂状态积极治疗,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。
【治疗】中西医结合治疗 调节人体中枢神经分泌 辨证施治
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根据中西医结合治疗,调节人体中枢神经的分泌,达到一个较好的治疗效果。并针对患者不同的病症和病情阶段,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,激励患者自我领悟、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,促进患者自身心理病理的转化,减轻、缓解、消除症状,并帮助他们认清疾病的运动规律,改造个性缺陷,提高主动应付心理应激反映的能力,巩固疗效。
【自测】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:
1)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。
2)联想加快,或观念飘忽,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。
3)注意力不集中,或者随境转移。
4)自我评价过高,可达妄想程度。
5)自我感觉良好,如感头脑特别灵活,或身体特别健康,或精力特别充沛。
6)睡眠的需要减少,且不感疲乏。
7)活动增多,或精神运动性兴奋。
8)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,不顾后果,或具有冒险性。
9)性欲明显亢进。
10)工作,学习和家务劳动能力受损。
11)社交能力受损。
12)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。
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脑科医师指出:患上躁狂症以后,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口齿不清、失眠、抑郁等临床症状,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一定损害。此时,患者越早治疗,病人各项功能恢复的也越快。
温馨提醒:患者如果发现不适症状,应建议去医院做检查,一方面会减轻病情危害,另一方面,早发现早治疗,节约医疗费用,切不可自己盲目的乱用药物,以免干扰诊断影响疗效,得不偿失。如欲了解躁狂症的更多疾病诊疗、注意事项、预防保健等问题,可以【免费咨询】在线专家! 也可直接拨打医院专家热线0851-85111179


-
万丽霞主任医师
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30余年 哈尔滨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会员
失眠症、精神分裂症、妄想症、器质性精神障碍、强迫症、神经衰弱、恐惧症、焦虑症、睡眠障碍、心境障碍、精神障碍、成瘾疾病等
-
梅雪莲门诊主任
从事成瘾疾病、癫痫病临床研究与诊疗工作15年 黑龙江省精神心理干预热线特邀专家 黑龙江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会员
中西医结合诊疗酒精依赖、药物依赖、青少年网瘾综合征、网络成瘾、游戏成瘾等戒瘾类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
-
张殿友副主任医师
40余年致力于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曾进修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省内知名资深精神心理专家
抑郁症、焦虑症、精神分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躁狂症、癔症、恐惧症、强迫症、青少年心理障碍、失眠、头痛.....
-
许宝贵主任医师
中国睡眠研究会会员 北京延庆区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
抑郁症、失眠症、精神分裂、躁狂症、精神障碍、癫痫等精神卫生性疾病;在治疗焦虑症、心理障碍、神经衰弱、强迫症等方面见解独到,成效卓著
-
郭丽主任医师
世界医创会共同发起人终身荣誉奖 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儿童心理康复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
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,治疗焦虑障碍,抑郁障碍,睡眠障碍,老年性精神障碍,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
-
汪广阔副主任医师
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IAGC认证催眠师
多年精神科临床工作经验,尤其擅长治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精神分裂、双相情感障碍、躁狂症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,对病患的用药临床指导与居家康复有独到之处
-
许汉东门诊主任
原苏州科技城医院精神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员 黑龙江中医药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委员
失眠症,抑郁症,焦虑症,精神障碍,精神分裂等精神心理疾病诊疗。
-
韩永华特聘专家
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会员 中国精神卫生康复学会秘书长
焦虑、抑郁、精神分裂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、躁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
-
任杰特聘专家
原北京安定医院医务科主任 北京安康医院精神科专家 曾任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专家组聘请专家
顽固性失眠、重度抑郁、难治性精神分裂,药物依赖、酒精依赖等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
-
刘建成特聘专家
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院长
精神病,抑郁症,焦虑症,失眠症,躁狂症、强迫症,心理障碍
-
徐波副主任医师
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曾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进修 多次参加全国心理治疗师培训学习
失眠症、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、躯体化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。
-
田运华特聘专家
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医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
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、抑郁、精神分裂、神经衰弱、头痛、头晕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,尤其擅长精神疾病,老年精神疾病的治疗。
-
张士梅精神科主任
曾就职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精神科 黑龙江精神心理干预热线专家 全国精神心理名院名医专家组成员
中西结合治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双相情感障碍,精神分裂症、精神障碍、癔症等;对青少年情感、家庭教育心理,网瘾
-
费书华特聘专家
原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生 现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特邀专家 北京理工大学精神科主任
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、抑郁、精神分裂、神经衰弱、头痛、头晕、焦虑等精神疑难疾病,尤其擅长精神障碍治疗。